平台
-
数字藏品观察|数字藏品发售平台跑路,需承担什么民事责任?
·合同条款无效的后果是使一切恢复到初始状态,平台至少应向消费者返还此前因销售数字藏品取得的价款。
·在平台停止经营导致服务器租赁到期,数字藏品灭失”的场景下,消费者可以基于法定权利突破用户协议的约定,向平台背后的公司主张赔偿责任。
综上,笔者认为在平台停止经营导致服务器租赁到期,数字藏品灭失”的场景下,消费者可以基于法定权利突破用户协议的约定,向平台背后的公司主张赔偿责任。 -
数字藏品迷途寻路:入场券迅速贬值,藏品价值如何保证?
数字藏品赛道的入场券正在迅速贬值。
有从事数字藏品平台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,当前自建数字藏品平台的搭建费用在几十万元,除了搭建系统,还需要找支付公司对接,以及宣传发行。
今年上半年,蓝色光标(300058.SZ)上线数字藏品平台,蓝色光标数字藏品业务负责人、MEME主理人王丽薇向记者透露,其在权益、社交、价值共创等不同层面开展模式探索。 -
Bankless:一览当下四大生态的文字型 数字藏品 铸造平台
注:原文作者为 William M. Peaster,本文由 DeFi 之道编译。
目前,以太坊上没有明确迎合文字型 NFT 的铸造平台。
简介:Mirror 是一个面向写作者的 Web3 发布平台,它通过以太坊处理账户,通过 Arweave 处理数据存储,并通过 Optimism L2 扩展方案铸造文字型 NFT。
铸造特色图片 — 允许文字型 NFT 有可能以文本 + 特色图片的形式进行铸币。 -
数字藏品涉税事项,多种税务问题亟待规范
此处需要提醒的一点是,由于目前关于数字藏品的法律性质并不明确,有条件的数藏平台可以在与税务机关沟通指导下开具相应的发票。
但是根据目前数藏平台的发展情况来看,用户在取得相应的数字藏品之后,并未取得相应的数字藏品的所有权,除部分允许二级市场存在的平台外,大多数平台用户仅具有占有、使用和转增的权利,认定为无形资产的转让存在一定的障碍。 -
去年涨万倍今年跌九成,数字藏品还有未来吗?
从最高峰赚了几十万元到手里的数字藏品无人接盘,资深玩家黄宇在过去的半年间,感受到了泡沫破裂的切肤之痛。
某数藏平台创始人告诉36氪,去年8月腾讯上线幻核”,起初定位为NFT交易平台”,为了规避潜在的政策风险,又迅速将NFT”改为数字藏品”。
弱化交易属性的同时,国内平台对于数字藏品的运营更显单调,以合成”与空投”为主,购买一次藏品,仅仅意味着获得了下一次发行藏品的优先购买权,继而击鼓传花,以至于数藏的实际价值常常受到诟病。 -
分析 | 数字藏品平台权益赋能的刑法红线
来源:Bloomberg Law
我们认为,销售具有升值期待可能的NFT权益赋能可能会使得NFT平台涉嫌《刑法》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。
因人数超过限制、形式不符法定要求等因素,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不会对这样的股票”发行行为予以追认,而平台未经批准向不特定多数人销售具有管理运营权益NFT的行为可能涉嫌《刑法》第一百七十九条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。 -
分析 | 关于数字藏品侵权第一案定性的反论调
图源:ikigailaw
而实践中,大IP方给NFT平台的授权通常具有合作期限的限制,如认定NFT不适用于权利用尽”原则,在合作期限到期后,用户处分NFT的行为将侵犯IP方的复制权,且该侵权行为平台乃至司法机关均无力制止,因本案法律适用的认定而滋生大量著作权纠纷是可以预见的。
法院认定NFT属于财产权的转移即是认定用户购买NFT可获取该数字商品的所有权,而发行权与权利用尽”原则的适用前提正是存在所有权的移转。 -
数字藏品著作权审查,如何尽到平台义务?
图源:PixelPlex
而平台显然无法做到数字藏品的内容作品著作权的实质审查,因此,平台形式审查义务的履行程度、方式及留痕都将成为未来司法机关判定其担责与否关键。
为避免侵权作品发售后给平台带来不必要的损失,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提供平台履行数字藏品版权审查义务的进路,以供各位参考及指正。
平台应当要求上传作品的主体提供作品的授权链路,并对其中的授权主体、授权内容及授权期限等要素作出审查,并判断是否符合铸造数字藏品的要求。 -
风险 | 铸造数字藏品,IP内容方应当注意什么?
具体到非法集资行为来说,如IP方知晓合作的NFT平台经营模式存在二级市场,在售数字藏品存在宣传或暗示升值空间的,我们可以认定IP方提供内容铸造用于非法集资的数字藏品行径存在犯罪故意,IP方可能会因此构成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共犯,IP方因此获取的分成收益将作为非法集资的违法所得处理。
授权协议是判断IP方主客观层面的重要书证,合作内容等条款会影响IP方的公法责任,示例:部分授权协议会涵盖二次销售的分成内容,根据表述,该等内容可能将致使IP方知晓NFT平台可能存在二次销售的经营模式。 -
数字藏品平台“洗售” or “欺诈”?一线之隔
图源:AppAdvice
在这一基础上,数藏平台通过洗售交易制造了数字藏品可以大幅度升值的假象,这一欺诈行为就是对于重要事项”的欺诈,因而具有构成刑事诈骗的法律危险。
正如上文所述,数藏平台通过自买自卖的洗售交易,虚构数藏市场繁荣的假象,进而拉高数字藏品售价的行为,可能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欺骗行为、民事欺诈行为、刑事诈骗行为。